首页 资讯 正文

甘肃甘谷:端午氤氲麦香,“谷角儿”系起千年亲情

体育正文 285 0

甘肃甘谷:端午氤氲麦香,“谷角儿”系起千年亲情

甘肃甘谷:端午氤氲麦香,“谷角儿”系起千年亲情

端午佳节将至,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金山镇水家岔村弥漫着(mímànzhe)新麦的香气。村民(cūnmín)们围坐在自制土灶(tǔzào)旁,以传统技艺烤制象征吉祥的花馍“谷角儿”。这缕麦香里,包裹的不仅是(shì)节日的味道,更是甘谷人绵延千年的乡土情怀与文化传承。 村民们用当年新收的麦粉制作“谷角(gǔjiǎo)儿”,将鸡蛋、苦豆粉揉入发酵面团,再以自制工具捏出“谷角”造型(zàoxíng)、雕刻各种花纹。其形似锅盔,工艺却更为考究(kǎojiū),蕴含“五谷丰登”“家庭和美”的美好寓意。“到端午的时候,我们就一起做“谷角儿”,不光看起来有食欲,这上面(shàngmiàn)的各种花型(huāxíng)也代表着吉祥的意思。”村民苏巧娃解释道。 烤制是(shì)成就“谷角儿”风味的关键。在甘谷,一种家家户户(jiājiāhùhù)门口不起眼的自制小“土灶”就是制胜法宝,由经验丰富的村民掌握火候,用新麦秸秆精准(jīngzhǔn)控火焖烤,使馍馍呈现金黄透亮的色泽,外酥里软,最大程度(chéngdù)保留了面粉最原始的香(xiāng)味。这种“土办法”代代相传,既是技艺(jìyì)的延续,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。“咱这土法子烤的馍馍,用麦秸杆烧灶,烤出来颜色黄亮,味道香,麦香味还特别浓。”村民田贵梅(tiánguìméi)自豪地说。 这一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亲情文化。据当地文献记载,端午“送谷角儿(jiǎoér)”习俗延续千年——新麦丰收后,晚辈(wǎnbèi)带着用新粮制作的“谷角儿”探望长辈(zhǎngbèi),既庆祝丰收,亦寄托对未来的祈愿。 除制作花馍外,甘谷端午还有门楣插柳、编织彩线手钏等习俗,但“谷角儿”因贯穿亲情纽带而流传最广。当麦香再次萦绕(yíngrào)村落,甘谷人以(rényǐ)双手守护的不只是食物技艺,更是连接过去与(yǔ)未来、亲情与乡愁的文化(wénhuà)符号。 (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马静娜 甘谷融媒体中心供图(gōngtú))
甘肃甘谷:端午氤氲麦香,“谷角儿”系起千年亲情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